找回密码
 加入妖道角
查看: 4786|回复: 2

[剧集交流] 我终于明白玄武真道奉王八为神了

[复制链接]

283

主题

176

回帖

939

积分

妖道角(一刀起程)

UID
8263
鲜花
103
臭蛋
3
注册时间
2014-12-15
发表于 2019-1-10 22:19:3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小人物能改变一个大事件,这种事情是屡见不鲜的,小编今天给大家讲的,就是一件三国时期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,三国时期三国鼎立,都想统一政权,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小乌龟,改变了三国的历史。

这到底是怎么样一直乌龟,竟然有神奇的力量,改变整个朝代的历史,一起来看看吧。
大家都知道,诸葛亮是聪明的代表人物,但是在蜀汉的后期,他发动了六次北伐,全部都失败,那么司马懿究竟是用什么办法,能打败诸葛亮的呢?
司马懿年轻的时候,在河边走路,于是就捡到了一只乌龟,他特别喜欢这只乌龟,于是就当宠物养了起来,给乌龟取了个名字叫做心猿意马,就是因为这只乌龟,使得司马懿领悟到了一些东西,才有了晋朝的建立。

这个司马懿年轻的时候,一直都闲赋在家,当时曹操并不知道他,自然他也不是什么名臣,他闲的没事干,于是就常常带着自己的小乌龟,出去一起散步,有一次他遇到一条毒蛇,很是危险,这条蛇也注意到了他,他也不敢乱动。
就在他等死的时候,发现这个蛇并没有向他咬过去,原来是他养的乌龟,救了他一命,这只小小的乌龟,和毒蛇打了起来,虽然毒蛇有锋利的毒牙,但是乌龟却有坚硬的外壳,只要蛇打算咬乌龟,乌龟就会缩起来。

蛇怎么都咬不到乌龟,就很着急,于是就咬了一口龟壳,但是毒蛇的牙齿,根本咬不动坚硬的乌龟壳,蛇拿乌龟没有办法,于是就把乌龟缠了起来,但是这条蛇,依旧拿这个乌龟没有任何办法,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。
司马懿看到蛇龟大战的过程,很是激动,他很佩服乌龟的忍耐力,他觉得这只乌龟很能忍,他能一直缩在自己的龟壳里,不管那条蛇怎么挑衅,他就是不出来,所以他总结了一条战略:“以己不败待他之可败”。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只要自己有坚固的防御,就算是敌人再凶猛,你就是攻打不进来,迟早有一天敌人会失败,就是凭着这个思想,所以他能打败诸葛亮获得胜利。

其实就是消耗,赢是没有方法的,用什么样的办法赢,都是赢,司马懿最后耗死了诸葛亮。甚至司马懿想着,等这只乌龟快死的时候,自己就把他炖了汤喝,但是那只乌龟过了几十年,越活越精神,最后司马懿都死了,乌龟还活着,值得一说的是,司马懿算是很长寿了,魏文帝曹丕和烈祖明皇帝曹叡,都比司马懿小很多,但都没有他长寿。这只王八跟司马家有关联,玄武真神说过司马家虽然赢了也败了都耗不过时间。这个真神不会和徐福一样要打造新世界吧

评分

参与人数 2鲜花 +2 收起 理由
业海沉舟 + 1 文笔一流,精品文章!
素環真 + 1 妖道角有你更精彩!

查看全部评分

283

主题

176

回帖

939

积分

妖道角(一刀起程)

UID
8263
鲜花
103
臭蛋
3
注册时间
2014-12-1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1-10 22:43:5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补充一句这小故事里只要自己有坚固的防御,就算是敌人再凶猛,你就是攻打不进来,迟早有一天敌人会失败,就是凭着这个思想玄武真道的齐天寿甲很符合

314

主题

1100

回帖

3888

积分

妖道角(双极心源)

UID
16316
鲜花
326
臭蛋
2
注册时间
2015-12-20
发表于 2019-1-11 09:56:3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故事是电视剧瞎编的,历史上确实有养龟的事迹!首先,考其俗。国人养龟早有其俗,四相中的玄武其实是两种动物——“龟蛇相缠为玄武“。而且据《论语公冶长》中记载:“臧文仲居蔡,山节藻悦,何如其知也。”说明,追溯到春秋时期就有人将龟作为宠物饲养,例如鲁国的大夫臧文仲,可以说宠龟已经宠到天上去了。他的龟不但有住宅,而且堂皇之极。当然,这样的养龟方法,孔子是不赞成的,认为是不明智的,所以才有“何如其知也”的感叹。国人养龟盛于两汉魏晋,更有文人饲养“八王龟”的传统,即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中记载的:“能得名龟者,财物归之,家必大富至千万。一曰北斗龟,二曰南辰龟,三曰五星龟,四曰八凤龟,五曰二十八宿龟,六曰日月龟,七曰九洲龟,八曰王龟。”国人对于龟图腾的崇拜是一直延续到元朝的,元朝入主后才从各个方面主动或被动的消弭这一崇拜,以致后人对于饲龟为宠颇有诧异。  其次,考其名。《大军师司马懿》中吴秀波老师扮演的司马懿饲养的龟,名叫“心猿意马”。追溯词源是汉代魏伯阳在讲述道家炼丹修仙的《参同契》中所写的:“心猿不定,意马四驰“,早于司马懿所处的年代。  但是,遍观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等正史,以及《世说新语》、《太平御览》等笔记都没有相应的记载。究竟司马懿是否有这么一只“心猿意马”的龟宠,只能说是正史无据、野史无载、时有其俗、今不可查。所谓真相可能是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,这也是历史演义的可观之处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鲜花 +1 收起 理由
业海沉舟 + 1 感谢分享!向楼主学习。

查看全部评分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妖道角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妖道角

GMT+8, 2024-4-26 23:03 , Processed in 0.018396 second(s), 3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Yaodaojiao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